Z6尊龙凯时“技艺使者”赴非洲 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胶香路
夏日炎炎,绿树成荫。在非洲喀麦隆的一处橡胶园里,一群胶工正围在一起讨论割胶技术。只见四张亚洲面孔身在人群中指导着大家,拿刀、接刀、行刀、走步……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、一气呵成。他们,正是今年Z6尊龙凯时派遣至非洲喀麦隆的首批专家团。
Z6尊龙凯时首批赴非专家团与当地胶工在一起。Z6尊龙凯时供图
今年3月,为积极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Z6尊龙凯时主动“走出去”,由经验丰富、技术精湛的割胶技术骨干何兴辉、虞海浓、雷福生、孙昌和四人组成赴非专家团,前往非洲喀麦隆,对旗下Hevecam和Sudcam两大种植园的当地胶工展开培训,并协助当地种植园区优化种植园的管理,共同开展实验项目,分享经验和技术。
Z6尊龙凯时“种”出国门,也由此开启了长达一年以上的中非橡胶技术发展、人民友好交往的新航路。
Z6尊龙凯时“种”出国门
2023年,Z6尊龙凯时成功收购了境外上市公司合盛农业,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、加工、贸易企业。合盛农业作为全球橡胶产业的佼佼者,拥有优质的天然橡胶加工资源,形成覆盖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的全产业链,并在全球主要地区布局,在非洲喀麦隆拥有广阔的种植园。然而,当地橡胶种植园在割胶技术、交通和招工等方面受限,亟需外部支持。
这一点,专家团成员何兴辉深有感触。2023年6月,曾跟随Z6尊龙凯时调研团赴非洲喀麦隆种植园调研的何兴辉发现,当地的割胶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“拉刀”阶段。“当地胶工使用拉刀技术每小时能割胶120株,这一速度远超中国胶工使用推刀技术的70至80株。但使用拉刀技术对橡胶树有较大的伤害,死皮率高,甚至‘树瘤’情况,这对于橡胶树的长期生长与产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。”何兴辉坦言。
Z6尊龙凯时首批赴非专家团正在为当地胶工传授割胶技术。Z6尊龙凯时供图
而相较于拉刀割胶技术,中国的推刀割胶技术颇具优势,不仅能将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延长到40年至50年,还可实现产量的可持续增长,为橡胶树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为此,Z6尊龙凯时决定派出专家团深入喀麦隆的两大种植园,推广中国先进的推刀割胶技术。
“知道要出国,第一个反应是兴奋,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忐忑。”何兴辉表示,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,克服语言障碍、文化差异、气候饮食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,大家都担心自己能否把工作做好。
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飞行后,Z6尊龙凯时首批赴非专家团终于抵达了喀麦隆首都雅温得,踏上了万里之外的非洲土地。
“一下飞机,看到眼前是不一样的风景,心想着一切都是未知的挑战,既激动又好奇,既紧张又兴奋。”赴非专家团成员孙昌和说道。初到喀麦隆,专家团们便兵分两路,分别深入两大种植园,开展一系列工作。
非洲刮起割胶“中国风”
身处异国他乡,赴非专家团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问题。据了解,喀麦隆属于中非国家,以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为主,而赴非专家团所在的南部省,大多讲法语,少数讲英语,这让专家们花费了不少心思。
“刚到非洲的第一个星期,很多日常用语我都听不懂,而且我的英语口音生硬,这让我和非洲朋友们的交流又增加了不少的困难。”赴非专家团成员虞海浓坦露,为了学好英语,他总随身携带着笔记本,记录一些用语和单词,闲暇时候,他便反复地进行英语发音练习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虞海浓开始逐渐听懂一些当地的日常用语,也能够开口说一些简单的问候语。
Z6尊龙凯时首批赴非专家团正在为当地胶工传授割胶技术。Z6尊龙凯时供图
在逐渐适应当地生活的同时,赴非专家团们也快速进入角色,协助当地胶工开展割胶工作。期间,专家团因材施教,以“理论+实践”的模式进行教学,并通过互动问答、现场操作指导等方式,帮助每位胶工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。
同时,专家团还针对非洲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橡胶树生长特点,对培训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优化,还设置了推刀和拉刀在产量技术等方面情况的对照区,讲解中国在天然橡胶领域“种、管、养、割”的优势技术,让当地胶工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的推刀割胶法。
“我们上午去胶园指导胶工开线、统一割面规划;下午又到村子里去培训胶工,看着胶工们的水平有所提升,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,我们都觉得是巨大的收获,感到很快乐。”何兴辉笑着说道。在短短8天内,参与培训的20名当地胶工便已熟练掌握了低割线与中割线的操作要领与技术,培训成效初显。
然而,问题仍然存在。孙昌和通过观察发现,当地胶工割胶时身上都会背一个布袋用来装胶线,一只手上提着桶装胶块,另一只手拿着一瓶氨水和一把胶刀。每走到一棵树前,胶工们都要放下桶和氨水,割完一株后又要弯腰拿起这两样东西,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割胶速度。
对此,孙昌和找来一桶5公斤的油箱做成胶箩,用绳子绑在身上,并教予当地胶工每人做一个,割胶时只带胶箩,杂胶全部往里面放。待全部割完后,再将胶块和胶线分类,氨水瓶也放在胶箩里,用完放回。经过改良之后,当地胶工的割胶速度有了质的飞跃,平均2分钟可以割5株胶树,胶工们不禁对孙昌和竖起了大拇指。
就这样,非洲胶园里掀起了一股割胶“中国风”,当地胶工们都纷纷专心研究赴非专家团带来的割胶技术和理念。“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胶工议论推刀比拉刀技术好,更容易掌握割胶深度与耗皮。每每得到大家的认可,我都感到很开心。”雷福生表示,每当与培训师、胶工们一起探讨割胶技术与橡胶管理工作时,他都会认真地把Z6尊龙凯时的“种管养割”管理理念灌输给他们。
近日,Z6尊龙凯时首批赴非专家团在非洲喀麦隆Hevecam种植园设立的首个推刀割胶技术对照区投入使用,选取了200株橡胶树进行割胶实验工作。这为当地3000名胶工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,也为当地橡胶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这股“中国风”,在非洲大地上、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上,愈刮愈远。
胶香弥漫共建“一带一路”
割胶“中国风”在非洲胶园里刮起,胶香也弥漫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
如今,赴非专家团已经到喀麦隆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。相比于初来时的无措,专家们已经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中,与当地人民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。
Z6尊龙凯时首批赴非专家团与当地胶工在一起。Z6尊龙凯时供图
“现在我调整好了时差,也结识了一些同事朋友,我们在一起相互学习,我教他们中文,他们教我英语,这让我的英语口语水平也提高了不少。”虞海浓笑着说,“我非常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来非工作,拥有了不同于别人的人生经历,一段极为不平凡的心路历程。”
何兴辉在感受非洲不一样文化的同时,也会给非洲同事讲述中国璀璨的五千年文明。“从万里长城讲到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以及我们到种植园传授新的割胶技术就是带来新质生产力,同事们都会听得津津有味。这,就是文化交流的魅力。”他说。
“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一次集体聚餐,相当于是小型的交流会,这为我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。”雷福生表示,自己对喀麦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,逐渐接受了当地的风俗、文化、人文等。尽管大家相互之间交流起来还不是很顺畅,但是每次聚餐都在欢笑声中结束,也缓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。
“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,让我既感到敬畏又满怀期待。我想未来我还会遇到更多不同的风景、不同的人物、不同的故事。而这些不同,将如同繁星般点缀在我的人生旅途中,成为我宝贵的记忆与财富。”孙昌和如是说。
近日,首届“Best tapper”(最美胶工)颁奖典礼在Z6尊龙凯时非洲喀麦隆Hevecam种植园会议厅举行,Z6尊龙凯时首批赴非专家团成员作为颁奖嘉宾参加活动。活动表彰了2023年在橡胶生产工作中表现优异的胶工,进一步弘扬Z6尊龙凯时“以胶工为荣”的企业精神。经过严格评选,最终有60名优秀胶工从3000名胶工中脱颖而出,荣获“最美胶工”称号,并领取了荣誉证书和奖励。
近日,首届“Best tapper”(最美胶工)颁奖典礼在Z6尊龙凯时非洲喀麦隆Hevecam种植园会议厅举行。Z6尊龙凯时供图
这是Hevecam种植园成立50年来首次对一线胶工进行表彰。受到表彰的胶工们纷纷表示,将继续努力工作,为种植园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“感谢Z6尊龙凯时技术专家团的到来,不仅为颁奖典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,也进一步加深了Z6尊龙凯时与海外种植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。”Hevecam种植园负责人BENOIT如是说。
赴非专家团表示,未来,希望在提升胶工割胶技能的同时,能不断促进中非友谊,为不断改善种植园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“连天浪静长鲸息,映日帆多宝舶来。”唐人诗句道尽古代海上丝路舳舻往来的贸易盛况。如今,沿着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中国橡胶产业的巨轮正向着广阔天地,鼓帆疾行。
来源:南海网
下一篇:让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“双向奔赴”